刺繡批發(fā)廠家淺談宋代刺繡的發(fā)展
2018-07-18 來自: 西安明閣工藝禮品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(shù):1421
刺繡批發(fā)廠家淺談宋代刺繡的發(fā)展
刺繡工藝發(fā)展到唐宋時期已有數(shù)十種針法,其風格也逐漸形成了各個地域的不同特色。刺繡已不單單是繡在服飾上,而是從服飾上的花花草草發(fā)展到了純欣賞性的刺繡畫、刺繡佛經(jīng)、刺繡佛像等等。據(jù)傳武則天時,曾下令繡佛像四百余幅,贈予寺院及鄰國,由此可見唐代繡佛像已非常盛行。
唐以前之繡品,多為實用及裝飾之用,刺繡內(nèi)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。宋代刺繡之作,除為實用品外,尤致力于繡畫。自晉唐以來,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并及于繪畫,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(xiàn),至宋更及于絲繡,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繡之作風。
宋代是我國手工刺繡發(fā)達臻至高峰的時期,無論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均屬超前,特別是在開創(chuàng)純審美的藝術繡方面,更堪稱一絕。宋代手工刺繡之發(fā)達,由于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。據(jù)《宋史.職官志》載,宮中文繡院掌纂繡。徽宗年間又設繡畫???,使繡畫分類為山水、樓閣,人物、花鳥,因而名繡工相繼輩出,使繪畫發(fā)展至最高境界,并由實用進而為藝術欣賞,將書畫帶入手工刺繡之中,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繡作。
朝廷的提倡,使原有的手工刺繡工藝顯著的有了幾個方面的提高:
1、「平針繡」法富變化,鉆研發(fā)明出許多新針法;
2、改良工具和材料,使用精制鋼針和發(fā)細絲線;
3、結合書畫藝術,以名人作品為題材,追求繪畫趣致和境界。為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,繡前需先有計劃,繡時需度其形勢,乃趨于精巧。構圖必須簡單化,紋樣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,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之滿地施繡截然不同,明代董其昌載:“宋人之繡,針線細密,用絨止一二絲,用針如發(fā)細者,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。山水分遠近之趣,樓閣待深邃之體,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,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(tài)。佳者較畫更勝,望之三趣悉備,十指春風,蓋至此乎”。此段描述,大致說明了宋繡之特色。